来源:文学院 | 点击量:发布:2023/01/20
报道全文:
“人不负青山,青山定不负人。”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9日发布《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》白皮书,全面介绍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理念、实践与成效,分享中国绿色发展经验。白皮书介绍,绿色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鲜明底色,绿色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,广袤中华大地天更蓝、山更绿、水更清,人民享有更多、更普惠、更可持续的绿色福祉。
中国的绿色转型,首先源于思想认识上的变革。“我们既要绿水青山,也要金山银山。宁要绿水青山,不要金山银山,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”“两山”理念的提出,是对“天人合一”等中华传统哲学思想的继承,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,更是结合中国改革发展实际提出的重大理论创举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,正是“两山”理念划时代地撬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,让很多人猛然意识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不能再走,靠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事情不能再做,靠资源消耗谋取短期效益的“政绩”不能再要;正是因为“两山”理念深入人心,让千金难买一片绿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,中国的绿色转型才有了最可靠的理论基础和最有力的思想保证。
在“不搞大开发、共抓大保护”要求指导下,化工立市的湖北宜昌,以“壮士断腕”的决绝,主动拆除一大批沿江化工厂,134家化工企业集体“让路”,实现从“化工围江”到绿色发展的转型;在浙江杭州,得益于“五水共治”“五气共治”“五废共治”,老工业区实现“绿色蝶变”;在天津港,“智慧零碳”码头采用清洁能源,设备、建筑全方位实现低能耗……事实雄辩地证明,鱼和熊掌可以兼得,发展与保护能够双赢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对落后生产方式“断舍离”,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,促进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,在中国改革发展史上留下重要一笔,具有深远意义。
绿色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人的生存发展服务,是为了让人民享有更多、更普惠、更可持续的绿色福祉。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,曾经的石漠化荒山,经过生态修复,成了游人如织的太平湖森林公园;在江苏句容市青山村,过去在矿上打工“靠山吃山”的村民端起“绿饭碗”;在湖北武汉市大李村,通过环保改造,村民从“吃生态亏”到“吃生态饭”……最近十年,人们普遍感受到污染少了,空气好了,户外休闲火起来了;厂矿转型了,环境优美了,生态旅游让很多人的“钱袋子”鼓起来了;各种湿地、公园纷纷建到居民生活半径内,户外健身更方便了,诸如此类美好变化就在你我身边。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、生态财富,又是社会财富、民生财富,它带来的是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改善、生活品质的提升。
正如白皮书介绍的那样——中国的绿色发展,为地球增添了更多“中国绿”,扩大了全球绿色版图,既造福了中国,也造福了世界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中国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,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,以“碳达峰碳中和”目标为牵引推动绿色转型,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开展绿色发展双多边国际合作,推动构建公平合理、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,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,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。
生态兴则文明兴。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、给人民带来的显著福祉、给世界作出的重要贡献有目共睹。同时也应看到,当下中国依然面临着环境容量有限、生态系统脆弱等现实国情,走生态优先、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不能动摇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以“两山”理念为指导,继续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,生意盎然的绿色中国,就一定能够不断巩固和扩大绿色发展成果,不断擦亮“绿色”这个新时代中国的鲜明底色。
(作者:刘大正,系山东多宝·体育,多宝(中国)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约研究员)
文章链接:https://epaper.gmw.cn/gmrb/html/2023-01/20/nw.D110000gmrb_20230120_6-02.htm